有争议的俄罗斯大画家:格拉西莫夫

2017-07-24 11:57:06 发現艺術家网

亚历山大·格拉西莫夫油画《游击队员的母亲》亚历山大·格拉西莫夫油画《游击队员的母亲》

  

  20世纪90年代,我从一本《俄罗斯文艺》封面上看到一幅非常美的画,连忙翻开杂志,查到画名叫《雨后》,作者为苏联画家a。格拉西莫夫。这幅画让我爱不释手。不久,我家要迁入新居,我计划请画家临摹几幅自己喜爱的油画来装饰房间,其中就选上了《雨后》。

  据临摹该作品的画家介绍,格拉西莫夫非同一般,他大名鼎鼎,曾一度主管苏联美术界。给领袖画肖像是他的主旋律,此外,他的风景、静物也十分精彩。这番话让我对格拉西莫夫产生了兴趣。以后凡见到有关他的文章或画作,我都仔细阅读与观赏。日积月累,对他逐渐有了较比深入的了解。

  一

  亚历山大·格拉西莫夫(alex?andergerasimov)(1881—1963)生于离莫斯科不远的小城科兹洛夫(今米丘林斯克)一个商人家中。作为长子,他小学毕业便辍学帮着父亲做买卖。然而他喜爱绘画,随时随地画下观察到的一切。他想去学画,父亲不赞成,要他继承自己的事业。但格拉西莫夫太热衷绘画了,22岁那年闯荡到莫斯科。虽没受过任何基础训练,居然考上了著名的莫斯科绘画、雕塑、建筑学学校。

  格拉西莫夫幸运地成为绘画泰斗谢洛夫、卡萨特金和科罗温的学生,学到了精湛的作画技巧。他非常努力,靠勤工俭学完成学业。在校期间他是个活跃人物,不止一次组织画展。他坚持以现实主义风格去同新的绘画流派相抗衡,显示出鲜明的艺术观点和出众的组织才能。

  1915年格拉西莫夫毕业,获得一等画家和建筑师称号。当时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他应征入伍。1918年退役回故乡,在科兹洛夫市的剧院做舞台美术设计。1925年他再度去莫斯科,从事自己最钟爱的绘画创作,并加入美术家协会。

  在1926年美协第八届画展上,格拉西莫夫展出了几幅作品,有风景、静物,以及为他的同乡——著名园艺学家米丘林所作的肖像,得到评论界的肯定。这是他第一次参加大型展览会,也是他在美术界崭露头角。

  这时的格拉西莫夫精力充沛,雄心勃勃。他从事历史画、肖像画、风景画和静物画,各种体裁和题材全都涉猎。而使他一夜成名的是油画《列宁在讲台上》(1930)。画面上列宁站在高高的讲台上,身体前倾,飘动的红旗增强了动感,广场上是人群和旗帜组成的海洋。它高度概括了列宁的典型形象,是当时列宁肖像中最出色的一幅。作品一问世,立即轰动全国。凡提及列宁的文章往往就会出现这幅画,它还多次被选作列宁纪念邮票的图案。它不仅在苏联家喻户晓,50年代在我国也广为流传,成了那个时代的一幅标志性画作。

  《列宁在讲台上》是格拉西莫夫的重要代表作,从此他的绘画事业进入鼎盛时期。随后,他为斯大林画下许多肖像。革命领袖题材成为他的主要方向。

  1934年联共(布)中央在全苏作家第一次代表大会上提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格拉西莫夫热烈拥护这一原则,创作了一系列歌颂领袖及其他领导人的肖像画,有伏罗希洛夫、莫洛托夫、布琼尼和日丹诺夫等。这样,他不仅赢得巨大声誉,并拥有丰厚的资金支持。

  格拉西莫夫曾被派出国,考察西方美术。他称赞西方古典艺术的成就,痛斥各种现代新流派:“欧洲现代画家是资本主义世界彻底堕落的表达者。”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格拉西莫夫专注于“大题材”创作。除了为党政领导人画像,还创作了《芭蕾舞女演员o.b。列佩申斯卡娅》(1939)。这一作品体现出完全不同的风格。无论构图还是对人物的处理,都进行了大胆尝试。画家别开生面地通过一面大镜子去表现女演员的优美身段,扩大了表现空间,又使画面更加丰富。

  风景画和静物画在格拉西莫夫的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早年他热衷风景与静物,十月革命后转向了革命题材。在创作“大题材”的空隙,为放松心情,他画了许多静物与风景,自称是“小品”。而这类“小题材”作品却充满抒情性,深受观众喜爱,也足以展现画家非凡的功力。令我心仪的《雨后》(1935,又名《潮湿的露台》)就是其中最典型最出色的一幅。

  这件作品形式独特,用色极其熟练,以无拘无束的笔触,把夏日雨后那种对清新空气的美好感受表现得淋漓尽致。潮湿的露台,地上和栏杆光影绰绰。桌上一瓶带着水珠的鲜花,倒下的玻璃杯、落下的花瓣,更增添了无尽诗意。露台外的树丛也充满着水气,有沁人心脾之感。难怪人称这是一首油画抒情诗。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联共(布)中央为消除西方在意识形态方面的影响,1946—1948年通过了4个有关文学艺术政策的决议。1947年格拉西莫夫任苏联美术研究院院长,后又任苏联美术家协会主席,成为苏联美术界的头号人物。

  为“肃清印象派的恶劣影响”,1952年格拉西莫夫下令查封了具有印象派风格的女雕塑家戈鲁勃金娜纪念馆。被查封的还有莫斯科新西方艺术博物馆,那里收藏着毕加索、马蒂斯等大师的许多珍品。国内凡违背“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原则的画家一律遭到封杀。

  

  20世纪50年代正是中苏关系的蜜月期。1954年5月我国中苏友好协会代表团访苏,代表团中有几位著名画家:朱丹、亚明和邹雅等。在苏方安排下,中国画家拜访了格拉西莫夫,高莽作为随团译员一起前往。格拉西莫夫热情接待中国客人,向大家展示自己的作品,畅谈创作上的体会。他对现代派绘画,包括印象派非常反感,盛赞中国古代绘画传统。他说中国年画和古典绘画有一个共同特点,即“用简洁的笔墨表现出最复杂的情节和意境,使观者的感官和想象紧密地结合起来,唤起他们内心的共鸣”。他表示有机会一定要到中国观光。这年秋天,他的愿望果然实现。

  1954年10月,北京刚刚建成苏联展览馆(今北京展览馆)并投入使用。第一个展览就是苏联举办的“苏联经济及文化建设成就展览会”。展出日期为10月2日至12月16日。其中包括画展,格拉西莫夫的《四位老画家群像》(1944)首次在中国展出。画中表现四位老艺术家聚在一起攀谈,每个人物都有鲜明个性。这件作品在性格刻画和艺术处理上非常出色,可以看出画家的娴熟技巧。用写意手法表现具象人物,只有掌握了高度技艺的人才能达到。这幅画给中国美术界和广大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展览会开幕的同时,格拉西莫夫随苏联文化代表团访华。他首先拜会了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著名老画家齐白石,并将自己的画集赠送给齐老。

  当时正值国庆节期间。北京秋天的景色非常美丽,红墙绿瓦,熙熙攘攘的欢乐人群,吸引了格拉西莫夫。他在大街上支起画架作写生,路过的中国民众都向他致意。一天,他看完京剧回到宾馆十分兴奋,凭着记忆画出舞台场面。他还让高莽当模特,画下一张水彩肖像。

  《美术》杂志请格拉西莫夫撰写文章。他答应了,但自己不动笔,斜倚着沙发口述,让高莽做记录。高莽写好后向他读了一遍,略作改动,便由高莽译成中文,题为《谈苏联画家的创作方法》,刊登在《美术》1955年第5期。

  

  至今一个甲子过去了。格拉西莫夫在苏联美术界是个复杂而颇具争议的人物。在那特殊的历史时期,他为斯大林效力,执行了错误的文艺路线。而且他独断专行,粗暴伤害过很多同行,引起业内人士的憎恶。但从全面来看,他在艺术上还是有很大贡献的,在绘画史上应占据一席之地。

  格拉西莫夫的作品对我国的油画、水彩画,乃至中国画的发展都产生了巨大影响。例如,我国当代国画名家赵梅生写道:“当我看见苏联格拉西莫夫所作油画静物《红玫瑰》时,他那狂放的笔触,强烈的色彩对比,特别是用笔的气魄,这不正和中国画大写意的追求有异曲同工之美吗?”

  纵观格拉西莫夫的艺术遗产,令人怦然心动的并非那些“大题材”作品,而是他自我消遣时画下的风景和静物。2012年在伦敦苏富比(微博)拍卖会,他的一幅《玫瑰》成交价为36.125万英镑,折合美元为56.7271万。《雨后》现藏于特列恰柯夫画廊。2015年在杭州举行的“俄罗斯国立特列恰柯夫画廊藏品展”,参展作品都是中方与俄方协商逐一筛选出来的,其中就有《雨后》。中国观众在这幅画前驻足观赏,发出阵阵惊叹。所有这些充分说明格拉西莫夫创下的奇迹。

  • 书画头条网_书画界的头条 www.aqmmw.cn